使用帮助 | 联系电话:400-880-0256 0769-23037585 21686281

不再发烧 这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小米?

作者:admin 发表于:2014-07-23 点击:1407  保护视力色:

  当发烧不再是小米发布会的主旋律,当雷军都不再谈配置和跑分而是大谈工艺甚至情怀,你或许会发现,这家进入第四个年头的手机厂商远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。

不再发烧 这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小米?

这是最好的小米 这是最坏的小米

  小米手机4当然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。在发布会结束之后,笔者见到了这款手机的真机。说这款手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小米手机毫不为过,在硬件毫无悬念超越了此前三代产品之外,小米4的工艺,的确比前三代有了质的提升。或许前三款小米都只能讨论“高性价比”,那第四款小米则真正是一款可贴上“精品”标签的产品。

  从第一代“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”到今天“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”,从硬件层面来看,小米的进步显而易见。雷军似乎从来并不在意自抽嘴巴,他会轻易在下一场发布会上将上一场说的彻底推翻,所以你会发现,除了logo,迄今为止的四款小米手机几乎没有传承的设计。这种“吃了吐”的精神或许会为人所不齿,但从商业的角度而言它让小米没有包袱,这可能正是小米走得更快的原因。

不再发烧 这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小米?

  但换个角度而言,这又是一个最坏的小米。相比于前三款,小米4并未带来超越期待的惊喜。在发布会上对配置一带而过的原因,其实是因为在这方面它不像前三款产品那样有料。尽管硬件上依然称得上“全球顶配”,但市场上类似配置的产品已不鲜见;至于工艺,不要被发布会上那些花哨的数字和画面所迷惑,市面上大部分手机都可能讲出这样的故事;前期开售的版本不支持4G网络,更是让人颇感意外。

  发布会上对竞争对手的模仿则令人失望。比如,来自锤子的意外保险服务;比如,来自一加的特殊材料定制后盖……即使考虑到节操尽失的互联网公司的尺度,这也超出了“调侃”的范畴,而是恶意的抄袭。事实上,小米仍然是新兴手机厂商中的领跑者,对于后来者,远无必要用这样的方式“赶尽杀绝”。

供应链已从短板变成竞争优势

  在这场发布会上,另一个主角是供应链。雷军几乎是用挑衅的语气,向那些后来者显摆自己的出货能力。

  当目前互联网品牌的手机还在模仿小米三年前的套路,发布、预约、工程版预售、抢购、优先购买码……这一系列被成为“饥饿营销”的手段时,小米在供应链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。雷军承诺,月底开始售卖的小米4前两个月要供货100万台,到10月份则目标单月供货150万台。而解决这一问题,小米其实也没有特别的诀窍,靠的只是“真金白银”。以小米目前的出货量级,它也的确有了在供应商面前牛B的底气。

不再发烧 这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小米?

  在整个行业都面临供应链短缺的问题时,这绝对是最核心的竞争力。是的,你可以说xx品牌的手机工艺更好,xx品牌的手机功能更强,xx品牌的手机性价比更高,但现在,小米可以用之前业内对它的那句质疑来回应了:“没货你说个xx”。

  不过,雷军对于后来者的嘲讽,多少有些五十步笑百步的意味。他似乎已经忘了,小米在三年前所面对的困难。2011年8月16号,小米发布了首款产品。除了之前600台工程版的手机面向米粉发售,这款手机的正式发售是两个月后,出货量也少的可怜。从这个周期来看,如今即便是产能问题最严重的锤子手机,也只是处在和小米一代发布时同样的境地。而其他一些小米的直接竞品,如华为荣耀、中兴努比亚、酷派大神、一加等品牌,其实已经做得比当初的小米更好。

  从产品品质上来看,这些新兴的品牌已经不逊色甚至领先小米,短板只在于营销和供应链。假以时日,如果努比亚、一加甚至锤子们在这两方面有所突破,小米的日子未必就能过得那么舒心。

竞争对手如何去面对这样一个小米

  从上述意义来讲,小米并非不可战胜。小米所谓的铁人三项,有着很强的可复制性,尽管小米MIUI生态已经形成巨大的领先优势,但在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环境下,品牌依赖性并不高,软件、硬件和服务,在每个方面都仍然有机会。

不再发烧 这是最好的还是最坏的小米?

  但对于那些视小米为竞争对手的手机厂商来说,应当“战略上藐视小米,战术上重视小米”。只有意识到小米的强大,并且找准它的软肋,才有机会获得成功。

  比如,营销显然是小米的优势,甚至可以说是这家厂商的立足之本,在这方面和小米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。在小米发布会之前,多家厂商打出了狙击小米的口号,在发布会当天有营销动作。或许,这些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自信,但从关注度的现实来看,小米的优势难以撼动,最终占据版面头条的仍然是小米,跳出业内人士的全资,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大多还是了解到小米发布了最新的手机,对于其他品牌在当天发布的产品,认知相当有限,甚至是空白。

  事实上,小米4本就不是一款能满足所有消费者需求的产品。比如,前期发售的联通版和电信版并不支持4G网络;很多国内用户青睐的双卡双待功能依旧无缘;在一些功能配置方面它也并非极致……一些国内品牌的产品已经有差异化的优势,如何用这些优势吸引用户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
  立足互联网销售的小米,在渠道方面其实也有自己的短板(尽管实际上它也借助线下渠道销售)。在电商渗透率并不高的区域市场,国内那些渠道扎根足够深的品牌优势更大。此外,尽管运营商缩减补贴,但在4G普及阶段运营商渠道还是一个出货的重要途径,这也是那些和运营商合作紧密的品牌最好的机会。

  小米并非不可战胜,但战胜小米,或者说在小米效应下获得生存空间又并不容易。学习小米而不是复制小米,重视小米但又不忌惮小米,或许是国内厂商目前需要去做的。